(资料图片)
7月4日18点56分,“鲁清001”号船舶历经3天时间,从博兴港顺利抵达济南港。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,标志着断航26年后,总长237公里的小清河首次全线空载试航顺利结束,这条开掘于南宋的千年古河道即将实现蝶变,成为贯穿山东中部工业走廊的“黄金水道”。
实际上,早在今年5月23日的小清河复航宣介活动上,山东已向社会各界传递了小清河将在6月底全线通航的讯息,而就在6月9日,小清河复航工程首张《港口经营许可证》在济南发出,标志着济南港主城港区已具备运营条件。目前,小清河航道扩挖疏浚及一级护岸全部完成,航道断面检测完毕;4座船闸完成主体交工验收和调试;全线39座桥梁基本改建完成;柴庄节制闸、王道节制闸均已完成交工验收。同步实施港口建设一期工程,建设济南港主城港区、章丘港区及淄博港高青港区、滨州港博兴港区,共26个泊位;一期工程四个港口作业区全部取得经营许可证。
抚今追昔,小清河历史上也曾是山东重要的“黄金水道”。南宋时期因盐运需要,于1130年至1137年在老济水故道基础上发掘小清河,成为流域内一条重要航运通道,目前已有近900年的历史。“官有鱼盐赋,民多粟麦场。小河萦九曲,茂木郁千章”。600多年前,明代诗人朱善来到小清河,写下了这样的诗句,那时的小清河水量丰沛、树木葱郁、风光旖旎。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,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埠的内陆城市,当时航运繁荣的小清河就为济南开埠发挥过重要作用。虽发源于济南城区北部,但小清河自西向东流经济南、滨州、淄博、东营、潍坊,由寿光羊角沟注入渤海。换言之,这是一条勾连省内诸多工农业重镇的“黄金水道”。
但自黄河改道大清河入海以来,小清河也经常被黄河水冲垮、淤积,历代虽皆有整治,但仍屡浚屡塞、时兴时废。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,特别是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,给小清河航运带来严重打击。新中国成立后,山东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、铁路,但铁路仅有胶济、津浦两条干线,公路也只能连接几个大城市,内河水运因运量大、成本低、投资省,被确定为交通发展的重点之一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,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,小清河因用水无法得到保障,加之公路运输日益发达、沿线货源逐渐减少,内河航运逐渐萎缩,直至1997年正式断航。
山东从未放弃对这条古老河道的复苏。2008年山东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研究论证,2019年底宣布高标准建设小清河复航工程。2020年,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山东决定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。复航工程全长169公里,概算总投资136亿元。小清河复航工程起自济南,经过滨州、淄博、东营、潍坊,终到渤海湾,规划为三级航道,是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“一纵三横”高等级航道网中的重要“一横”,可实现海河直达运输,还是山东省水运建设史上第一个一次性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。
小清河复航意义重大。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,水运具有运价低、能耗少、污染小等优势,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山东省现阶段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条件的航道。因在小清河沿岸建设通达渤海的港口,济南和淄博事实上可成为沿海城市。复航后的小清河,沿线规划4个港口11个作业区164个泊位,串起济南、滨州、淄博、东营、潍坊五个工业大市。预计复航后,每年全线大宗货物运量可达7960万吨,2000吨级船舶可由济南港发船,直至山东沿海及世界各地,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铁路,通过发挥内河航运比较优势,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,将以较低的成本来撬动区域整体发展,促进沿河5市经济振兴、市场繁荣,并将产生排洪、防涝、灌溉、生态、文旅等多重溢出效应,也能对沿线的就业带来助力,增加沿线的就业岗位。
汽笛一响,黄金万两。前后历时三年,总投资超百亿元,小清河复航项目称得上近年来山东水利工程项目的“头号工程”。流淌千年,沉寂廿年,经历了岁月的洗礼,再次蓬勃涌动起来的小清河,即将完成“华丽转身”抛锚起航,再现船桅林立的繁忙景象。作为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一条绿色交通大通道,沉睡多年的小清河“活起来”“忙起来”“靓起来”,在复航后必将发展成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、投资兴业的黄金走廊,对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,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新的活力。(文/蔺炳正)
闪电评论,欢迎投稿!
投稿邮箱:qilushiping@iqilu.com
关键词: